绿色发展
当前位置:首页 > 湄洲新闻网> 湄洲新闻
福建日报丨植绿二十载,造就生态岛
2018-03-22 16:12:21  来源:福建日报  责任编辑:林春盛  

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湄洲岛示范基地

湄洲岛湖石淉湿地公园

清晨到湖石淉生态湿地公园散步,看春暖花开,草长莺飞;入夜沿着环岛公路悠闲漫步,听椰风阵阵,湄屿潮音。这是湄洲镇北埭村第一书记陈瑞平一直向往的生活,也是每个湄洲岛人如今的真实生活写照。“谁能想到,曾经‘只长石头不长草,海风吹着沙子跑’的秃岛,会摇身一变,成为一座‘出门就是度假,回家就是养老’的生态岛。”站在自家门前,望着不远处绿树成荫、枝繁叶茂的湄洲大道,陈瑞平心中满是感慨。

湄洲岛是妈祖文化的发祥地和国家旅游度假区,每年吸引成千上万的妈祖信众和游客前来朝圣、旅游。

1998年3月,福建省政府领导亲赴湄洲岛参加植树造林,提出“一定要保护好湄洲岛”的要求。从此,岛上4万多干部群众心心念念,久久为功,20年接力践行对于这座海岛的绿色坚守。

20年来,湄洲岛先后捧回“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区)”、“全国绿化先进集体”、“全国绿化模范县(区)”、我国首个海岛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基地等一系列荣誉。

如今,湄洲岛万木成林,绿荫满岛,绿化覆盖率达52%,生态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

 

秃岛抹上“绿妆”,“蝶变”来之不易

在陈瑞平的记忆里,小时候一到冬季,西北风卷起漫天黄沙,出趟门能吃一嘴沙。“风吹沙子跑,地瓜当粮草,厕所像碉堡,姑娘光着脚丫跑。”这是旧时湄洲岛生态环境恶劣、生活条件落后的真实写照。

湄洲岛要发展,植树造林、改善生态是基础。

“当时想得很简单,种树嘛,不就是挖坑、植苗、培土、浇水这几个步骤。”湄洲岛国家旅游度假区管委会市政园林处主任林国跃回忆当年植树造林的情景时说,要改善岛上生态,首先要防风固沙,木麻黄适合沙地生存,因此常年被大规模种植。然而,湄洲岛风口前沿沙滩的海沙每年不断随风拥上,堆积在海岸前沿,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低,“连年造林不见林”。“当时心里难受,也知道了在湄洲岛上种树跟其他地方不一样,必须拿出‘与天斗、与地斗’的勇气和智慧。”

要在这海风大、盐碱度高的海岛上多种活一棵树,光大规模植树还不够,必须不断实验,寻找科学的种植办法。“起初一窝蜂都在3月份左右大规模种植木麻黄、相思树等防风林树种。还通过给苗木围上遮阴布等办法,希望提高成活率和保存率。”林国跃介绍,但在湄洲岛上种树,比种菜还要难伺候。“后来通过技术研究,我们总结了经验,木麻黄在每年4月底左右会有一个根系生长的活跃期,那时候种植成活率最高。于是我们选在4月底开始大规模种植木麻黄。”

经过多年奋战,如今,湄洲岛绿色屏障渐渐筑牢,生态环境得到大大改善。

外围的防风屏障立起来了,内部生态环境的绿化彩化香化也要全面铺开。

然而,和造防风林一样,海岛的绿化彩化香化也遭遇困难重重。“树是种了死,死了种,真是屡战屡败,屡败屡战。”林国跃介绍,袋装苗、挖客土、攒鸡粪……除了购买树苗实行政府采购,园林处自己组建绿化公司,剩下的活全得自己干。驯化花草树木,让它们适应湄洲岛的环境,再加上对土壤的改良以及后期的精心管护,苗木成活率年年稳步上升。“最近几年,我们的种植成活率在90%以上。能够成活的树种,也从过去的十几种增加到现在的200多种。”林国跃说。

如今走在湄洲岛上,放眼望去,14.3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木麻黄组成了“防风军团”;红树林长成了“海岸卫士”;黑松坚守在山头每一处阵地;小叶榕、香樟等“乔灌木兄弟”,排成了一条条绿化带;扶桑、夹竹桃等景观花,将这个海岛点缀得异常美丽;还有岛民房前屋后的龙眼、枇杷等果树,散发阵阵芳香……全岛防护林面积已达6186亩,林地绿化率达77.63%;园林绿地面积达137.14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已达52%;人均园林绿地面积35.17平方米……植绿二十载,湄洲岛交出了一张漂亮的生态答卷。

湄洲岛西亭澳郁郁葱葱的人工红树林景观

 

全民植树护绿,共享生态红利

61岁的湄洲镇老龄委常务副主任高金魁参加过1998年的植树造林。当年,作为“经济能人”,老高被请回岛上西亭村出任村支书。

“当时光是西亭村就出动劳动力200多人参与植树造林。省、市领导,岛上的机关、学校和普通群众,数百人组成植树大军。这么大规模的植树活动,我还是第一次见。”老高对此印象深刻。

此后,湄洲岛每年实施一个绿化造林主题,全民大植树也逐年开展,全岛跨步向“生态岛”进军。

作为湄洲岛美丽蝶变的亲历者,老高对2007年的全民大植树至今依然记忆犹新:“2007年,岛上的造林绿化重点突出‘敬妈祖大种树’主题。当时结合新农村建设,发动全民植树造林,一共种植各类树15万多株,完成了防护林建设1000亩,四旁绿化400亩。”

仅老高一人,这20年间,就参与植树造林约200亩。

绿化造林需要流转土地。项目建设、岛民生产生活也需要土地保障。在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之间,岛民如何选?“更多岛民主动选择为绿化造林‘让路’。”湄洲岛国家旅游度假区管委会农林水局局长李金荣感慨道,湄洲岛实现从秃岛变绿岛的美丽蝶变,正是见证了湄洲岛人久久为功的韧劲儿。

今天的湄洲岛,风起时不再卷起漫天黄沙,满眼的绿色让岛上更加生机勃勃,次第开花的景观树,也让湄洲岛更加多姿多彩。风沙变小了,环境变好了,海岛变美了,湄洲岛的绿色坚守终于换来了发展的春天。“最直观的成果就是土壤变好了,岛民可以种植农作物了,果树也可以成活了。同时,环境提升也为经济发展带来变化。”陈瑞平说,近年来,随着旅游业蓬勃发展,加上岛上各项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湄洲岛因“沙滩柔软、海水干净、空气清新”而声名鹊起,一夕之间变成了“香饽饽”。

在湄洲岛上经营着一家民宿网红店的高秋元,2014年前一直在外工作。“当时因为工作关系,经常回岛。几次下来,发现岛上的一切都发生了巨变,便辞职回岛开起了民宿。”高秋元说,为了融入海岛的生态蝶变,自民宿开张以来,他已经进行了不少于4次的房前屋后绿化、彩化,“希望能为海岛多添一抹绿,多留住一个客人”。

开民宿、做餐饮、卖特产,越来越多的湄洲岛人开始享受到生态红利,捧起了旅游经济这个“金饭碗”。“东环路莲池沙滩附近路段成为了‘民宿一条街’。旺季时,岛上不少民宿需要提前半个月甚至一个月才能订到房间。”高秋元说,2014年,岛上民宿还只有26家,如今已经有100多家了。

据统计,2017年湄洲岛累计完成旅游收入35.1亿元,游客接待量从2014年以来实现300万人次、400万人次、500万人次的三连跳,2018年预计可达620万人次。坚守绿色发展,湄洲岛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未来可期。

绿树掩映下的湄洲妈祖祖庙

 

植树造绿,为生态文明“储蓄”

绿色是湄洲岛最美丽的装束,安居是湄洲岛人最美好的期盼。如今,湄洲岛的美丽气息,正愈来愈浓。岛民的幸福感,也愈来愈强。

很多人到湄洲岛小住,也已经不仅仅是为了朝圣妈祖。“沙滩柔软”“海水干净”“空气清新”“春暖花开”等生态标签,丰富了湄洲岛的生态内涵,凝聚起八方目光。

从海上荒凉的秃岛,到人们心驰神往的旅游休闲岛。这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最好印证,也是湄洲岛人20年心心念念、久久为功植树造绿的最好见证。

海岛造绿,是一门“精细活”,更是一项需要持续投入的“重大课题”。风口造林、石头披绿、花开四季等等,已经小有成效,但仍需要有更加清醒的认识。怎样把树种下、种什么样的树、形成什么样的生态景观…… 植入“新土”,灌溉以新观念,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储蓄”更多的希望。

植绿,更要护绿。实现栽一棵、活一棵、植一片、绿一片,使植树造绿带来的积极作用价值最大化,才能等来“春来一丝绿,秋来一片林”的美好生态愿景。

“把湄洲岛变绿了,还得建美了!”这是众望所归,也是民心所向。而湄洲岛人,正坚持不懈,继续做下去。

这不,你看,山头、沙滩、渔村、路旁、公园上,人们挥锄挖土,纷纷种下一片绿色新希望……

 

滩涂“绿洲”的守护者

在湄洲岛西南侧的西亭澳红树林保护区滩涂上,郁郁葱葱、高高低低的一片红树林相连形成一条绿带,远远望去,像是一条飘荡在蓝色大海边的绿色裙裾。一群白鹭不时划过海面,盘旋于树林之上,与碧海蓝天相映成趣,构成一道迷人的生态美景。

“湄洲岛曾有天然红树林,但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遭受了严重破坏。”湄洲岛国家旅游度假区管委会农林水局局长李金荣说,眼前这片滩涂面积约4500多亩,由于海区风浪小,滩涂淤泥的土质适合种植红树林,经过多年的建设和保护,如今成林存活面积500多亩,如果算上滩涂外围的幼林,共成活了800多亩,初步形成葱郁的红树林景观。

红树林盘根错节的发达根系,能有效地滞留陆地来沙,减少近岸海域的合沙量,同时茂密高大的枝体,能抵御风浪袭击。不仅如此,红树林还能发挥巨大的生态效益,给周边渔民带来实惠。“在种植区内,鱼、虾、蟹以及贝类生物种群逐渐增多,这里还吸引着白鹭、海鸥和远道而来的各类迁徙鸟来觅食栖息、生产繁殖。”李金荣说,有了红树林,近海的海洋生态越来越好,渔民的收获也丰富了。

红树林在湄洲岛落地生根、茁壮成长,保护着滩涂,而保护红树林的则是湄洲岛人。

在湄洲岛,从干部到岛民,几乎人人都是护林人。为使红树林有良好的生长环境,湄洲岛专门成立红树林保护区环境整治海上清洁队,清理海漂垃圾,规范管理保护区内的水产养殖;在红树林保护区旁,默默守护红树林的湄洲边防派出所官兵,也和红树林一道,站成了“海岛卫士”的姿势——他们从参与种植红树林,到守护红树林茁壮成长、向群众宣传保护红树林,10年如一日,见证和守护了一棵棵红树苗茁壮成林。随着红树林的不断生长,湄洲岛还将依托红树林开发公园,拓展新景点,以吸引更多游客来此旅游观光。(福建日报全媒体记者 欧碧仙 通讯员 许双萍 林春盛 梁常春)

 

引题图片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湄洲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湄洲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湄洲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未注明“来源:湄洲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湄洲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相关阅读
[更多]湄洲新闻
[更多]便民资讯
[更多]文明湄洲
  •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法律顾问
  •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 湄洲岛党工委宣传部主办 地址: 福建省莆田市湄洲岛国家旅游度假区管委会
  • 邮政编码:351154 联系电话:0594-5080866  E-mail:mzdxwzx@163.com
  •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 湄洲岛新闻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