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50年代,由于岗南水库的修建,西柏坡人从稻麦两熟的“米粮川”搬迁到贫瘠的高岗旱岭上,人均耕地锐减,生活一度变得艰难…… 74岁的老党员闫青海的身上,浓缩了西柏坡人的奋斗创业史:年轻时开运输船,进城打工,开办西柏坡第一家“农家乐”、成为村里首个“万元户”……闫青海一直相信,好日子是奋斗出来的。 “过去,党带领老区人民翻了身,如今又带着老区人民脱了贫。艰苦奋斗的精神啥时候都不能丢。”闫青海说。 看准了西柏坡村的旅游业前景,“80后”大学生闫二鹏2005年回到家乡,接过了家里的旅馆生意。在经营旅馆同时,他还开设旅游网站,开发导游讲解等业务,每年利润达四五十万元。 作为新一代西柏坡人,闫二鹏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把红色文化更好地宣介出去。“到西柏坡参观旅游的人越来越多,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服务,能让参观者更好地领悟西柏坡的历史和精神。”
奋斗,书写发展新篇
党的十八大以来,平山县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契机,大力实施“生态立县、旅游兴县”战略,推动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截至2018年,平山县创建5A级景区1家,4A级10家。2018年全年接待游客1710万人次,同比增长30%;旅游收入达129亿元,同比增长35%。 “天蓝蓝的,云白白的,呼吸着新鲜的空气,多好啊。”“环保先锋”封彦彦对绿色发展有着深刻体会。 过去,封彦彦开厂子生产耐高温砖。“平均每天要烧掉几吨煤,搞得浓烟滚滚。虽然挣钱,但成天被告状投诉。”随着国家对环保越来越重视,封彦彦觉得再这样干不行。 于是,从自行研发适用于自己企业高温窑炉的环保设备起步,到依靠摸索出来的技术申请国家发明专利成立环保公司,再到砖厂关门、环保公司进入发展快车道,封彦彦在倒逼转型中打开了事业发展新局面。“过去生产耐火砖,每年产值以千万元计,现在做环保,每年产值以亿元计,没法比。”
转型,带来新生机。
2015年9月,位于平山县的河北敬业集团成立敬业增材制造科技有限公司,发展3D打印等项目。这家大型民营钢铁企业迈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一步。 他们与机械科学研究总院的科研团队合作,研发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微细金属粉末成套制备技术,率先在国内建立起微细金属粉末生产线。 “两公斤金属粉末就能卖出一吨钢的价钱。通过3D打印技术把金属粉末构造成各种精细零件、定制化产品,极大降低了对能源和原材料的损耗。”敬业集团副总经理张觉灵介绍。 新的起点,新的目标,新的挑战。摘掉“贫困帽”的平山县,有了更加宏大的愿景——打造市域次中心,建设生态富裕文明和谐中等城市。 “要围绕高质量发展的中心任务,做到脱贫成效、环境质量、民生保障水平三个提升。”李旭阳概括平山的“答题思路”。 “几千年以来的封建压迫,一百年以来的帝国主义压迫,将在我们的奋斗中彻底地推翻掉。”1949年新年之际,毛泽东同志为新华社撰写题为《将革命进行到底》的新年献词,向世界庄严宣告。 “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以坚如磐石的信心、只争朝夕的劲头、坚韧不拔的毅力,一步一个脚印把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2019年新年贺词,激励、鼓舞着亿万人民。 站在西柏坡,置身新中国出发的地方,感受历史与现实的回响,心潮澎湃,豪情满怀。(记者孙杰、黄小希、张涛、闫起磊、范世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