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发展
当前位置: 湄洲新闻网 > 湄洲新闻 >
第四届世界妈祖文化论坛新闻发布会在榕召开
2019-10-24 09:12:50  来源:莆田发布  责任编辑:林春盛  



省委宣传部副巡视员卓少锋:

尊敬的各位领导、来宾、记者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由文化和旅游部、自然资源部、中国社会科学院、民革中央、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和福建省人民政府主办的第四届世界妈祖文化论坛,将于2019年10月31日至11月2日在莆田市湄洲岛举行。今天,省政府新闻办邀请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黄苇洲,省海洋与渔业局副局长钟声,莆田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吴桂芳,莆田市湄洲岛党工委书记林韶雯,向大家通报第四届世界妈祖文化论坛筹备工作有关情况,发布相关信息,并回答记者朋友们感兴趣的问题。

首先请吴桂芳部长通报有关情况,发布相关信息。

    

莆田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吴桂芳:

各位领导,各位媒体的朋友们:

大家好!欢迎大家出席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受组委会委托,我向各位介绍第四届世界妈祖文化论坛的有关情况。

今年是妈祖信俗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10周年。由文化和旅游部、自然资源部、中国社会科学院、民革中央、澳门特区政府、福建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四届世界妈祖文化论坛,将于今年10月31日至11月2日在福建省莆田市湄洲岛隆重举行。本届论坛以“妈祖文化·海洋文明·人文交流”为主题,弘扬“立德、行善、大爱”的妈祖精神,旨在进一步促进两岸民间交流和文化旅游合作,推动与海丝沿线国家、地区人文交流,推动构建海洋生命共同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到时参加的嘉宾有国家领导人,国家部委及省领导,澳门特区政府代表,香港、台湾地区嘉宾,外国政要、驻华使领馆代表,世界各地的妈祖文化机构代表,海内外专家学者等。

今年年初,论坛组委会即着手开始筹备,各主办单位全力以赴、精心组织,并将安排领导出席这次论坛,共襄盛举。莆田市认真做好论坛及各项活动涉及的食品、交通、卫生、住宿、环境安全等的保障工作。目前筹备工作已基本就绪。

本届论坛除开幕式外,还举办了10个平行论坛、第二十一届中国·湄洲妈祖文化旅游节等配套活动,这里重点介绍几个主要活动:

一是第四届世界妈祖文化论坛开幕式及主旨演讲。主办单位领导及海内外专家学者将深入探讨、交流互动,促进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民心相通,推动落实“一带一路”倡议。

二是妈祖文化与两岸心灵家园论坛。海峡两岸嘉宾学者将共同探讨妈祖文化在推动两岸交流与合作中的作用,激荡起海峡两岸的文化共鸣、心灵契合。

三是妈祖文化与海洋生态文明论坛。海内外专家学者将围绕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从海洋命运共同体视角,深度探讨妈祖文化在保护海洋生态、建设海洋文明中的重要作用与实践意义。

四是第五届国际妈祖文化学术研讨会。海内外专家学者将围绕妈祖文化与和谐海洋、民心相通等主题进行研讨,努力形成有建设性的共识和倡议。

五是妈祖与航海论坛。专家学者将围绕妈祖文化与航海关系进行研讨,进一步推动以妈祖文化所蕴含的开放包容理念开发海洋、建设海洋。

六是第二十一届中国·湄洲妈祖文化旅游节。将举行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妈祖祭典表演、第四届“湄洲女发髻”表演赛、文化旅游推广大会、海峡两岸妈祖文创展等。

七是海峡好歌声——首届“妈祖杯”青年歌手大赛决赛暨颁奖晚会。在中国大陆和香港、澳门、台湾地区选拔青年歌手,参加在湄洲岛举行的决赛,挖掘青年音乐人才,促进海峡两岸声乐交流,弘扬妈祖精神,传承中华文化。

与往届相比,本届论坛愿景目标更加明确,办会理念更加务实,各方参与更加积极,主要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是论坛规格更高。本届论坛由“三部委、一特区、一省、一民主党派”联合主办,即由文化和旅游部、自然资源部、中国社会科学院、民革中央、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和福建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在前三届的基础上增加民革中央作为主办单位。目前为止,我们收到的贺信贺电的规格更高,参加论坛的外国政要的规格也更高。

二是主题呼应更准。本届论坛以“妈祖文化·海洋文明·人文交流”为主题,除了主旨演讲外,还举办“妈祖文化与两岸心灵家园”“妈祖文化与海洋生态文明”等十个平行论坛,研讨更有针对性,契合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海洋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论述、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两岸合作主题,促进民心相通,推动文明发展。

三是活动内容更多。在妈祖信俗成功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10周年之际,活动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样。论坛采取主论坛、平行论坛和配套活动共50项,研讨主题更广,涉及范畴更广,将进一步提升与海丝沿线国家、地区的文化交流和合作水平。

各位媒体朋友,得到广泛关注和积极响应的世界妈祖文化论坛已成功举办三届。真诚邀请海内外嘉宾来到美丽的湄洲岛参加第四届世界妈祖文化论坛,共同传承与弘扬妈祖文化,为促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及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民心相通,为推动妈祖文化交流与传播向更宽领域、更高层次发展做出贡献!

我们期待大家的到来,欢迎海内外媒体积极报道!

谢谢大家!

省委宣传部副巡视员卓少锋:

感谢吴桂芳部长的介绍与发布。

接下来,欢迎记者朋友就各自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提问。提问前请先举手示意,应邀提问时请自报身份。现场答问现在开始。



新华社记者:

世界妈祖文化论坛已举办三届,并成为品牌论坛。能否简介一下前三届所取得成果?

莆田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吴桂芳:

非常感谢新华社记者的提问。经中央有关方面批准,2016年以来,世界妈祖文化论坛连续在莆田市湄洲岛成功举办了三届,经过各方努力,呈现出一年更比一年好,一届更比一届优的态势,取得了一些成果。

一是深化了妈祖文化的丰富内涵。论坛以“妈祖文化·海洋文明·人文交流”为主题,与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及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的宏大愿景相契合。成立了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会妈祖海洋文化研究分会,征集到432篇论文,挖掘了妈祖与海上丝绸之路的深厚渊源,为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了理论支撑,让妈祖文化焕发出新的时代光彩。

二是汇聚了妈祖文化的广泛共识。参加前三届论坛的妈祖文化机构及嘉宾代表,经过深入研讨,共同发布了《世界妈祖文化论坛湄洲倡议》,就建设世界妈祖文化论坛永久会址,定期举办世界妈祖文化论坛,保护、传承、弘扬妈祖文化等达成共识。论坛融入旅游推介主题,开展“千团游湄洲”旅游品牌活动,发布了《妈祖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创新湄洲共识》,召开了莆田旅游采购大会,与南太平洋旅游组织开展旅游客源互推,扩大了妈祖文化旅游圈,促进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

三是扩大了妈祖文化的世界影响力。前三届出席论坛的嘉宾涵盖全球五大洲,包含60多个国家和地区,尤其是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和有妈祖分灵的国家和地区大部分都有嘉宾参加。借助妈祖文化论坛平台,海内外嘉宾近距离了解妈祖文化特色,中央级媒体、省级媒体、港澳台媒体和国外媒体都作了充分报道,大大提升了妈祖文化的对外传播力和影响力。



海峡之声记者:

妈祖文化在港澳台、东南亚国家、地区具有较强的影响力。请问,如何发挥妈祖文化等民间文化纽带作用,深化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文化旅游交流合作?



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黄苇洲:

正如您所提到的,近年来,我省在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过程中,充分发挥包括妈祖文化在内的海丝文化和旅游资源,开展人文交流,促进民心相通,取得了积极的成效。就妈祖文化而言,已经形成了“世界妈祖文化论坛”、“海峡论坛·妈祖文化周”、“中国·湄洲妈祖文化旅游节”等一系列品牌活动,在海内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下一步,在深化与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文化旅游交流合作方面,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保护挖掘资源。我们将加大妈祖文物保护力度,积极推进以妈祖宫庙为重点的各级文保单位申报工作;健全非遗传承保护体系,支持并指导莆田市申报国家级妈祖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推进湄洲妈祖祖庙作为“海上丝绸之路·中国史迹”的组成部分申报世界遗产。同时,组织相关专家学者就妈祖文物保护、非遗信俗传承等方面与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开展交流合作。二是打造文旅精品。我们将会同莆田市,精心组织妈祖题材文艺精品创作、文博展览展示、旅游线路打造、文化论坛讲座等;对海外华人华侨宣传推广妈祖文化方面的活动、项目,我们将加大指导和支持力度;同时利用各类招商展会做好推介工作,力争能引进落地一批妈祖文化相关的文旅重点产业项目。三是拓展交流渠道。我们将充分发挥福建文化海外驿站、福建旅游海外推广中心的海外平台作用,利用部省合作、友城交流、“欢乐春节”等对外交流活动,组织妈祖题材的相关展览、展示、展演、推介活动赴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开展交流、推介,讲好妈祖故事、传播福建声音,持续扩大妈祖文化、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力和影响力。



人民日报海外版记者:

今年论坛的主题是“妈祖文化·海洋文明·人文交流”,我们也看到有举办海洋文化相关的平行论坛,请问海洋工作要如何更加有效地与妈祖文化作结合?



省海洋与渔业局副局长钟声:

谢谢你的关注和提问。在历史传说中,妈祖为沿海渔民预测气象、救助海难等方面做了很多贡献,曾经点燃自家的房子为过往的商船引航,最终因海上救援而献出年仅28岁的生命。“立德、行善、大爱”的妈祖精神和“向海而生”的文化传承,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文化源泉。

今年4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首提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指出:“我们人类居住的这个蓝色星球,不是被海洋分割成了各个孤岛,而是被海洋连结成了命运共同体”。随着“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深入推进,我们要深入挖掘妈祖海洋文化内涵,深度参与全球海洋治理,构建多层次的蓝色伙伴关系。在海洋安全维护、资源开发、环境保护、防灾减灾、科技创新、产业合作、海上贸易等领域开展深层次交流合作,实现互联互通、互利共赢,构建人海和谐、携手共进的良好氛围。

福建地处东南沿海,台风、风暴潮、强降雨、赤潮等海洋灾害频发。在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下和全省人民的全力配合下,我们在全省沿海构建了一整套海洋立体观测网,建立了一揽子行之有效的制度机制,积累了一系列防范海洋灾害方面的有益经验。我们愿意通过妈祖文化论坛这个形式和平台,与沿海兄弟省份以及“一带一路”沿海国家与地区在海洋防灾减灾领域开展深入交流研讨,为联合防御海洋灾害,打造海洋命运共同体提供一个契机。



福建东南卫视记者:

今年是妈祖信俗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周年。这些年来,湄洲岛党工委、管委会在妈祖信俗保护传承发展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取得哪些成效?还有一个问题,我关注到今年文化节还特别办了一个首届“妈祖杯”青年歌手大赛,这方面的情况能不能请相关的领导介绍目前的筹备情况。



湄洲岛党工委书记林韶雯:

非常感谢东南卫视记者的提问。你也是我们湄洲岛的老朋友,一直在关注着妈祖文化的传承和传播工作。今天在现场第一排就坐的莆田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唐炳椿,是推动妈祖信俗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组织者、亲历者。十年来,湄洲岛党工委、管委会一任接着一任干,始终认真践行申请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时的承诺,建立起立体化、全方位、多维度的保护、传承、传播体系,突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遗产保护的“网”织得更密。2009年9月,妈祖信俗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中国第一个信俗类的世界非遗。距2009年10月份还不到一个月,莆田市人民政府就制定出台《莆田市加强妈祖信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定》,首次以规范性文件的形式将妈祖信俗纳入保护范围。2016年,推动湄洲妈祖祖庙入选“海上丝绸之路・中国史迹”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首批文物点。同时启动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申报工作,在省文化和旅游厅的大力帮助和指导下,这项工作正在有序进行当中,力争实现文化遗产的整体性保护。2017年12月底,莆田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保护好湄洲岛的若干意见》,这既是保护传承妈祖信俗的重要举措,也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护好湄洲岛”殷切嘱托的重大实践。2019年10月1日,地方性法规《莆田市湄洲岛保护管理条例》正式施行,实现在制度框架内最大程度上保护妈祖文化遗产。

二是文化传承的“脉”把得更准。整合全省妈祖文化学术研究机构,出版妈祖文献史料汇编、《中华妈祖志》等文献资料,丰富妈祖文化资料体系。建立了28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评选了46名国、省、市级妈祖文化传承人,设立妈祖糕、妈祖贡品、湄洲女发髻等传习所,妈祖文化传承体系日益完善。目前,湄洲妈祖祖庙向世界各国(地区)文化机构传播妈祖文化时,都要进行一次妈祖祭典非遗表演的培训,同时赠送一套祭典服饰。希望通过这种具象化的传播和传承形式,推动妈祖信俗载体更加规范。此外,推广“晨拜妈祖·礼行三献”仪式,编排演出大型歌舞《祥瑞湄洲》、3D水幕秀《妈祖》,拍摄《妈祖》电视剧、动漫电影等影视作品,让文化遗产融入群众生活,展示妈祖文化的不朽魅力,拓展青年一代的参与度。

三是对外传播的“线”拉得更长。历史上,妈祖文化经由海上丝绸之路传播到东南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近年来,我们相继开展“天下妈祖回娘家”“两岸海上祭妈祖”“湄洲妈祖巡天下”等活动,妈祖文化足迹遍及五大洲46个国家和地区,成为“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的典型代表。推动《妈祖》电视连续剧先后两次在台湾岛内主要电视台播出,特别是去年台湾地区“中视”、中天电视台再次播出,观看人数居同时段台湾地区收视之冠,进一步扩大了妈祖文化传播载体。我们还连续三年举办梳妈祖发髻表演赛,作为世界妈祖文化论坛的配套活动。梳妈祖发髻需要一定的技巧和时间,当代年轻人生活节奏又快,导致日常生活中梳妈祖发髻的越来越少。为了防止习俗断层,我们以赛事促传承。今年的世界妈祖文化论坛期间,我们将组织小学生组、中学生组来互相梳妈祖头。同时我们也在湄洲岛上创设妈祖信俗研习基地,希望通过研习活动向海峡两岸、海内外的青少年来传播传承妈祖文化。

刚才记者还有提问一个问题,本届世界妈祖文化论坛期间也将举办第一届“海峡好歌声——两岸青年歌手大奖赛”。今年以来,特别是9月份以来,在中国大陆以及港澳台地区设了9个赛区38个分赛区,经过百场选拨赛、初赛、复赛,产生20名歌手参加决赛,10月30日和31日在湄洲岛进行决赛,31日晚上举行颁奖典礼。通过歌声对决、音乐创作的方式,进一步拉近海峡两岸青年的距离,深化海峡两岸文化交流,打造具有海峡特色的音乐品牌。

非常感谢今天有这么多的记者朋友来到新闻发布会。我作为湄洲岛的“岛主”,也真诚的希望各位记者亲自去论坛去采访,亲自去感受下妈祖文化,谢谢你们。妈祖保佑。



香港文汇报记者:

“天下妈祖,祖在湄洲”。近些年,“湄洲妈祖”先后前往马来西亚、新加坡和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我们注意到,下个月将举行“妈祖下南洋·重走海丝路”湄洲妈祖巡安泰国。能否较详细介绍一下,近年来莆田市是怎么打造妈祖文化国际品牌?

莆田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吴桂芳:

感谢记者的提问。现在,妈祖已经分灵到46个国家地区,全球有将近3亿的敬仰者,有一句话叫“天下妈祖,祖在湄洲”。这就说明,在众多的妈祖敬仰者心目中,妈祖的祖是在湄洲岛。特别是2009年,“妈祖信俗”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2016年,莆田市委市政府出台《建设美丽莆田行动纲要》,把打造妈祖文化国际品牌作为市委市政府一项重要任务来抓。近年来,“妈祖下南洋·重走海丝路”逐步成为莆田市打造妈祖文化国际品牌的生动缩影。今年11月13日至19日,我市将开展“妈祖下南洋·重走海丝路”湄洲妈祖巡安泰国活动,届时将有泰国政要参加。在打造妈祖文化国际品牌方面,我们还致力做好三篇文章。

一是做好规划保护文章。颁布实施《莆田市湄洲岛保护管理条例》《世界妈祖文化中心建设专项规划》,规范和提升世界妈祖文化中心建设。建成世界妈祖文化论坛永久会址,对祖庙古建筑群、文化遗产进行文物保护性修缮。在完善省级妈祖文化生态保护区的基础上,加快申报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和“海上丝绸之路·中国史迹”世界遗产。

二是做好海丝交流文章。2017年以来,莆田市开展“妈祖下南洋·重走海丝路”活动,湄洲妈祖先后巡安马来西亚、新加坡、台湾地区、菲律宾等地,组织开展妈祖祭典、非遗展示、文艺表演、联谊座谈等一系列妈祖文化活动,促进了海丝沿线的文化相通、民心共鸣、发展共享。

三是做好国际传播文章。讲好妈祖故事,积极开展妈祖文化“走出去”,推动妈祖文化传播到更多的国家和地区,从2016年35个,达到现在的46个。连续举办四届妈祖文化学术研讨会,设立妈祖文化海外发布平台和海外研究中心,广泛联系在地媒体及华文媒体,有力提升了妈祖文化的海外知名度。



香港商报记者:

妈祖文化流传至今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也是海峡两岸民众共同的民俗信仰。过去我们举办了多届妈祖文化的传播活动,接下来在妈祖文化活动中将出台哪些新举措来促进两岸民间信仰文化的融合发展?

湄洲岛党工委书记林韶雯:

感谢记者的提问。这么多年两岸妈祖文化交流形式多样,层次丰富,取得了成效。现已基本形成了几个固定品牌式的活动,举办频率做到“月月有活动,季季有盛事”。每年从正月开始举办妈祖祈福大典;农历三月二十三妈祖诞辰日举办纪念大会、春祭妈祖大典;六月份举办妈祖文化活动周,作为海峡论坛的重要活动之一;暑期举办海峡两岸流行音乐季,两岸音乐爱好者一起在湄洲岛欢度假日;农历九月举办妈祖羽化升天纪念大会(“羽化”是民间对妈祖去世的一种敬仰的说法)、两岸海上祭妈祖活动,今年还首次举行5天4夜妈祖金身巡安绕境,活动吸引台湾十多家妈祖文化机构代表参与徒步绕行;十一月份举办世界妈祖文化论坛暨湄洲妈祖文化旅游节。在对外交流方面,刚刚吴部长提到的“妈祖下南洋·重走海丝路”活动,延续了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文脉,拓展新的“海丝”朋友圈。妈祖巡安每到一处,当地的华人华侨都表现出了更大的团结、更多的凝聚,政界商界的朋友也纷纷融入活动中。可以说妈祖在对外交流中,很好地促进了民间交流、民心相通。

接下来莆田市将大力推动与台湾地区的直航。相信在直航开通后,两岸交流特别是莆田与台湾地区的妈祖文化交流会更加热络。

以上提到的这些品牌活动我们将继续打造好,另外还将拓展“妈祖文化+”品牌,包括“+智慧”“+体育”等多项内容。一是“妈祖文化+智慧”方面,本届世界妈祖文化论坛配套举办智慧湄洲高峰论坛,吸引了两岸3名院士参与。同时清华大学海峡研究院、中国城市研究院、航天智慧、厦门大学、福州大学等将联合发起发起“湄洲岛未来城市实验室”,在5G无人驾驶的基础上,开展规划科研、城市体检、智慧旅游、智慧交通、智慧社区、信息平台搭建等工作,为未来30年城市发展提供构想。二是“妈祖文化+体育”方面,明年元旦期间将在湄洲岛举行海峡两岸新年跨年祈福女子半程马拉松竞赛。明年暑期我们还将对海洋旅游进行拓展,主要举办帆船帆板比赛,满足海洋运动爱好者的愿望。现在我们几乎每个月都有活动,希望大家能关注。

省委宣传部副巡视员卓少锋:

由于时间关系,今天的现场提问就到这里。感谢记者朋友的提问和各位领导的详尽回答!如果还有其它问题,记者朋友可以在会后采访相关负责人。

各位来宾、记者朋友,举办以“妈祖文化·海洋文明·人文交流”为主题第四届世界妈祖文化论坛,弘扬“立德、行善、大爱”的妈祖精神,对于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一带一路”倡议、进一步促进两岸民间交流和文化旅游合作,意义重大、深远。希望记者朋友多关注聚焦,为本届论坛成功举办营造更为良好的舆论氛围。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到此结束,再次感谢大家!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湄洲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湄洲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湄洲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未注明“来源:湄洲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湄洲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相关阅读
    [更多]湄洲新闻
    [更多]便民资讯
    [更多]文明湄洲
    •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法律顾问
    •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 湄洲岛党工委宣传部主办 地址: 福建省莆田市湄洲岛国家旅游度假区管委会
    • 邮政编码:351154 联系电话:0594-5080866  E-mail:mzdxwzx@163.com
    •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 湄洲岛新闻网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