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祖信俗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名录以来,莆田市加大保护与传承力度显成效——
文化瑰宝闪耀世界
7月1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向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致贺信,在我市引发热烈反响。大家表示,要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贺信精神,结合我市实际,以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为契机,进一步做好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工作,更好地留存城市历史和文脉。
时光回溯到2009年9月30日,妈祖信俗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成为我国首个信俗类世界遗产,目前是我市唯一一个“世遗”。10多年来,我市在保护传承妈祖信俗、挖掘妈祖文化内涵、推动广泛传播等方面出实招,见实效。
健全制度有力有效。2009年10月底,妈祖信俗成功申遗刚满1个月,《莆田市加强妈祖信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定》出台,我市首次以规范性文件的形式将妈祖信俗纳入保护范围。2017年12月底,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保护好湄洲岛的若干意见》。2019年10月1日,地方性法规《莆田市湄洲岛保护管理条例》正式施行。
值得一提的是,2016年3月,“发挥妈祖文化等民间文化的积极作用”写入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标志着妈祖文化上升为国家战略。当年金秋,首届世界妈祖文化论坛获批举办。如今,该论坛已成功举行5届,为世界各国妈祖文化的交流提供一个开放、包容、多元的平台,推动妈祖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进一步传播与发展。
妈祖祭典作为妈祖信俗的重要组成部分,从2011年起历经数次重大的全新编排升级,演出人员由原来的岛上渔民换成莆田学院学生,且人数增多,规模更宏大;内容在继承传统的同时,与时俱进紧扣时代主题,融入海丝元素。2016年,妈祖“春祭”大典首次向东南亚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现场直播。近年来,湄洲妈祖祖庙还派出非遗传承人前往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指导当地开展妈祖祭典等活动,让祭典更为规范化、仪式化、艺术化。同样是妈祖信俗重要组成部分的妈祖金身巡安绕境布福,传承至今逾千年,并有序推进“湄洲妈祖巡天下”,反响热烈。2017年,响应“一带一路”倡议,湄洲妈祖巡安马来西亚、新加坡等海丝沿线国家;同年,湄洲妈祖时隔20年再巡台湾,游历11个市县,行程1500多公里,沿途近2000个宫庙自发参加接驾活动,接受近500万人次民众朝拜,彰显妈祖文化在“两岸一家亲”中的桥梁作用,进一步促进两岸民间文化交流。翌年10月,湄洲妈祖又“重走海丝路”,与菲律宾联合举办民间文化交流会。2019年,湄洲妈祖巡安泰国。湄洲妈祖巡安所到之处,同步举行非遗展示等活动。而湄洲妈祖“出行”的飞机票、动车票别具特色,一度登上微博热搜,掀起阵阵“妈祖热”。
2019年10月5日至9日,为纪念妈祖信俗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10周年,湄洲妈祖祖庙董事会举行妈祖金身巡安湄洲岛等系列纪念活动,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有300多家妈祖文化机构参加。
影视剧创作方面成果丰硕。2013年初,38集大型神话剧《妈祖》在中央电视台8套首轮播出以平均收视率4%左右的佳绩收官。这在央视8套开年大剧播出史上居首位,也创造了神话剧的一个收视神话。此后该剧又在央视、地方卫视及台湾地区重播,让更多人了解到妈祖文化。去年11月,首部妈祖题材电影《妈祖回家》全国院线上映。
经过这些年的努力,妈祖信俗得到进一步保护与传承,成功培育出“新春祈年典礼”、“春秋祭妈祖大典”、“天下妈祖回娘家”、“湄洲妈祖巡天下”、海峡论坛·妈祖文化活动周、中国·湄洲妈祖文化旅游节及世界妈祖文化论坛等品牌活动。妈祖文化“朋友圈”不断扩大,截至目前,湄洲妈祖分灵到46个国家和地区。
湄洲妈祖祖庙将围绕保护传承妈祖信俗,进一步做好项目分类保护,建立档案数据库,开设网上博物馆;倡导把妈祖信俗列入乡土教材,在青少年中普及妈祖信俗基本知识,并与莆田学院合作,开设“妈祖信俗”专业班;成立湄洲妈祖文化研究中心、妈祖祭典团、诵经团、天后艺术团等专门机构,负责妈祖信俗的传承、保护和展示工作;划拨妈祖信俗保护专项资金,用于各类维护、维修、修缮等。
中华妈祖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湄洲妈祖祖庙董事会董事长林金赞说,湄洲妈祖祖庙作为世界妈祖宫庙的“祖庭”,担负着“传承妈祖信俗、传播妈祖文化、弘扬妈祖精神”的历史重任。他们将结合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贺信精神,牢记保护好湄洲岛的重要嘱托,进一步开拓创新,弘扬妈祖文化,在海内外广大妈祖敬仰者中架起友谊与交流的桥梁,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献力。